10 Nov.

韵之纪念,舞之流连

一学期的交谊舞课程也许不长,但那依稀的旋律仍徘徊在耳边萦回不去。

从平四到慢三,从基本步一路跳来,也曾迷惘的分不清方向,也曾在旋律中迷失找不到拍子,也曾在一抬手的瞬间忘了舞步,也曾在步履中忘记了进退。有时候,也曾在一边偷懒后,苦苦追问他人;有时候,也曾在一边自估摸索却仍领悟不到要领;有时候,也会一个人在角落苦苦练着;有时候与舞伴两人各执一词,最后彼此协调。

于是乎一学期转眼就过去了,得到了颇多心得体会:

首先,在我印象里,无论什么舞最重要的都是架型和节奏。架型来源于气质与坚持。抬头挺胸平时的习惯好了,气质好了,一切就自然而然了。然而这也秉承于一种坚持,不偷懒,持之以恒,苦累不论的坚持。所以我觉得架型无论对男女的气质还是形象都是最好的培养。

节奏来源于一种乐感,这方面靠的也许是一种天赋。这方面舞伴显得比我出色了许多。而我靠的只是一种模糊的第六感,不过跳着跳着也会习惯的,会渐渐熏陶出一种乐感,在那抑扬的舞曲间找到那些重音的点。

其次就是基本步了,无论后面花样再怎么繁盛,基本步依旧是后续的基础,可以这么说基本步跳好了一半,舞也学的差不多了。

花样的串连永远使我显的那么窘迫,平四的拉花,礼抱以及换手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慢三的之字步,云步,开式以及六步回旋繁多的花样,美则美矣,其背后又是怎么样的贯连与配合。

舞伴的支持与配合永远起着那么大的作用。有时候牵引的力道方向固然重要,但长久的搭配心意也必不可少。所以有时候双方交流会起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

重心的掌控也使我吃尽了苦头,开始几乎全靠舞伴的扶持。转的晕乎时,脚掌就不知踏不踏地了。这也是我现今最大的障碍之一。

交谊舞就这么似成非成的结束了大半,其间各种迷失,各种困顿,也有学成的欣喜,好奇,各种感情交杂不清。有时抱怨过男步太累,有时也会不满舞鞋卡脚。但一切熬过来也就修成正果了。

记得在许久之前曾听闻一句诗“踏歌行,人未停,且行且慢且叮咛……”也许这是交谊舞学习期间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老师的负责我们的配合的最好概括。

在一定程度上学成慢三平四与否,虽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无论是开始的坚持抑或随之长久练习可以培养的气质,还是沉浸在韵律中的感受,以及舞伴的默契,信任,还有更多可以发掘的众多好处。

也许最值得来年珍赏玩味的还应是这段并不单薄的记忆。

待得来年回想,也曾在年少青衫薄时,随着韵律翩翩舞起,寻求节拍的契合,挺着胸膛,沉着肩膀,乘着某个音符的昂扬,舞步蹁跹,侧身流连,回旋成今生今世一段绝美的纪念。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