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c.

我与国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这是一种看起来很愉快实际上很奇妙的艺术,出于考虑到大学生活需要从方方面面来提升自己,所以在通识课方面分别选择了自己最希望学习和提高的项目——已经很擅长的绘画和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舞蹈。

对国标舞的了解最早是源自于各位画手的绘图中对于舞蹈姿势的展示——看过关于探戈的评论,总结起来大约是这种舞蹈兼具了气质和灵敏,拥有强烈的“攻击性”和欣赏价值;看过关于恰恰的描述,大约是这种舞蹈拥有着一种欢快和快乐的意趣,在扭转和旋转间,能充分的展示人体的力量与美,看过二战期间的jive、爵士舞,愉悦轻快的音乐和声调,节奏鲜明的步法,体会过那一分的灵动…

然而第一次去尝试跳舞的时候才知道看他人跳舞和自己跳舞是隔着马里亚海沟一般不可逾越的距离。

首先是对于力量和活动量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将手臂做好准备,并且保持恰当的高度、姿势仅仅是去做两组原地换重心就已经很累了。而看上去轻松愉快的jive的活动量更是达到了与跑步跳跃相媲美的高度——除了步法的记忆是有不少难度,对于新手过快的节奏实在是让人有些手忙脚乱。而且一旦错了一步对于我这种会忘记步法的人会造成极大的困扰——造成一步错之后整个人之后都是懵的。

其二是动作效果远不如自己心中所想。且不说与专业的舞者相比,也不与那些国标舞团的学长学姐相比,仅仅是略微有些舞蹈基础的同学都可以将动作展现的灵动潇洒…而自己的动作就看起来比较令人尴尬:是的,非常尴尬。若是说别人跳起来是有气质的高贵欧洲孔雀和天鹅,那么我跳起来就是笨拙的非洲秃鹰和野鸡。这种对比会带来些许的难过,算是十分愉快当中的一丝丝的惋惜和遗憾。这种情感让我在看到镜子当中的自己感觉实在是有趣又无奈。在舞蹈视频和表演当中的效果终究是没法表现在自己的身上。这也不得不算是一项憾事。

其三大概是对于课程的进度有些吃不消。恰恰算是授课课时最长的:差不多有三节课是在学习基本的步子,半节课的整体练习——恰恰的原地换重心、NewYork和定点转都能连得比较顺畅。但是随后的伦巴和牛仔进度就比较快了。因为伦巴的节奏较慢也还能适应,但是牛仔的整个舞蹈的节奏太过轻快,难免有手忙脚乱的感觉——尤其是有舞伴相互配合,两人的水平再有所相差,整体的效果就会有点引人笑意的乐趣了——虽然没有相互踩脚,但是两个人都是盯着地上;虽然没有走错步子,但是两人偶尔还会同手同脚…

相比来说这些,在这项活动中享受到的快乐是这堂课最重要的部分了——即使自己步伐笨拙了些,也远没有自己那些以为中的目标优秀,但是在这项运动当中来那个所收获的快乐和在此期间对于身体和心灵的锻炼对于我个人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大概也是舞蹈除了愉悦身心的观赏价值以外,还拥有的更为重要的价值。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