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舞跳我心
传说,伯牙学琴三年未果。后来,他的老师带他来到海边,让他听海声三日,琴中才有了海的汹涌澎湃。因为当时伯牙的心中大海的潮起潮落。而在一个学期交谊舞的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学舞应该建立在以心为本的基础上。
回顾交谊舞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要追溯到远古社会。交谊舞的起源是因为那时的人类与现代人一样,也有相互交流感情的需要。也就有了以次为目的的公众舞蹈。近代兴起的交谊舞,之所以流行于全世界,那时因为交谊舞是一种以社交为目的自娱舞蹈。我以为从以上就能看出,交谊舞是两个人的舞蹈,需要两个人默契的配合。自己和舞伴都要有通过身体语言互相沟通的能力。而这样所需要的是一种用心。试想,如果有一方心不在焉,则不但谈不上配合,而且很容易走错舞步。
有人形容国际标准舞为美丽的生命。国际标准舞本身就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社交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原始本能。它把人类原始动作加以组织,经过整理与设计,和着音乐节拍延伸而为优美的舞蹈动作。它无国界,无种族,无贫富之分,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交礼仪。想把无跳好,有许多基本因素必须掌握。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1.身心合一。2.感情的投入表达。”而要做到这两点,莫不需要用心。跳交谊舞最大的特点是,在两人共舞中,男士要作到好的引导。而女士是跟随。男士要通过自己的动作让女士感觉到她下一步要做的动作。两人感情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两人呈现的才是一段优美和谐的舞蹈。
“舞之精髓在于魂,魂魄聚而行自生”。“共舞之道,贵在意合”。我第一次上交谊舞课是,对交谊舞完全不了解。老师教的时候,总是很在意老师的脚步如何移动才对,步伐怎样走才漂亮。而后来我才发现,这是我犯了大多数初学者所犯的通病:跳舞过分的在意步伐而没有作到真正的用心。其实跳舞不是跳规定好的体操,跳舞是借舞步表达舞者情感的语言。而作为初学者,我们应该学习的是怎样将自己的心情利用舞蹈的韵律表达出来,怎样与舞伴达到共鸣。
而非一开始便斤斤计较于脚该如何移动,这步跳完该接哪步。有了这个概念,舞才能学好。否则,再练也永远是一种走道,而非跳舞。再到后来,我观看了专业演员的国标舞表演后,我又发现,学舞的最高境界,亦是学感情的投入和表达。就像开始讲的伯牙,每次弹琴只是手指在动,人们所听到的也只是一个个离散的音符。就算有再高的技巧,也无济于事。这是就需要一根线把它们穿起来,而这根线就是心中的情感。同理,面对一个有行无心的舞蹈,即使编舞再华丽,舞姿再高超,我们也不会觉得它好看,因为它没有引起我们的共鸣。
交谊舞是一种礼仪之舞,因此它的规矩也很多。如:当被人邀请的时候,拒绝是不礼貌的。这一曲拒绝了某些人,又和其他人跳舞是不礼貌的。跳舞跳到一半是不礼貌。而跳舞不用心跳更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因为交谊舞,本身就在交谊,意在人们的交流沟通,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真诚。
每种舞蹈学起来都不容易,但你不论怎么努力,学到的始终是那些技巧的东西。那些表达舞蹈韵律方面的东西需要但是自己的心,要自己能很好的表现自我的感情。毕竟所有的舞蹈的共同特点是无舞跳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