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之六:狐步舞
狐步舞中的“狐”字是个颇让中国舞迷们捉摸不透的字眼。实际上,这个“狐”字与狐狸毫不相干,因此我们在这种舞步找不到任何狐狸的痕迹。这个“狐”字是从创造了狐步舞的美国杂技演员Harry Fox的名字中来的,因为“ Fox”是“狐狸”的意思,所以笔者怀疑最早把这种舞翻译成“狐步舞”的人,十有八九是犯了翻译中的第一大忌“望文生义”的错误。但既然“狐步舞”这个词已在中国约定俗成地流传开来了,我们也就不必去纠正它。从根本上说,“狐步舞”这个词不过是代表这样一种自娱性舞厅舞的符号。狐步舞传说最早出现在1914年夏天,艺名为Harry Fox的杂技演员应邀在世界最大剧院之一的纽约电影院屋顶花园作歌舞表演,影院老板本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电影观众,却不曾料到由此掀起了一场新的舞厅舞运动。狐步舞是所有舞厅舞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发展成果。其2/4拍的快步与慢步有对比地组合起来,使舞者感到非常舒服。狐步舞由于受到新一代舞者的狂热喜爱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出现了大量的变体形式。在一战快结束时,慢狐步舞包括:基本步、三步、一个慢步和一个旋转。 1918年末出现了波浪步,然后以“jazz-roll”而出名。1919年美国人Morgan介绍了开式旋转步“Morgan-turn”,1920年G.K. Anderson先生引入了羽毛步和转向步两个动作,你很难想象没有这些动作,今天的狐步舞将是什么样子的。30年代变成了狐步舞的金色年代,因为当时狐步舞的音乐根据拍子都已标准化了。狐步舞最大的魅力在于,对于如此简单的一种舞,他那令人吃惊的各种解释,从旋转步到小跑步,从平滑步到波浪步,从普通的步法到高难度的步法,或者更多更多。
狐步舞的节拍:4/4 节奏:每小节有4拍第一、三拍为重拍。速度:每分钟28-29小节。风格:轻柔悠闲。宽大平滑的步幅、流畅优雅的舞步、严谨的动作、轻松的动态,给人一种懒洋洋,不慌不忙的感觉。
狐步的羽步(Feather Step)是狐步舞的代表性典型步法。由于它的运动轨迹呈羽状的弧形,因而得名。需要指出的是:弧形运动的轨迹,只体现在男伴身上,对于女伴来说,她只须沿着一条直线后退就行了。反向运动时也是如此。除了运动轨迹的特殊要求外,羽步还涉及到体位的交替性变化,侧身、倾斜。特别是脚部动作的复杂变化更使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它是体育舞蹈系列中最难跳好的舞种。
三直步(Three Step)是狐步舞中的调整性和对比性步法。因一直保持关位的直线运动故而得名。除了体位不变的直线运动外,三直步的升降程序也和羽步有所不同。这两种步法常常连起来使用。
初学者在练习中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解决体位关系的流畅性变化;
第二,解决与升降流动有着直接关系的脚部动作,着重弄清运动程序的规律;
第三,最后再来解决肩部引导、倾斜、侧身。
脚部动作练习时,要捕捉“球形滚动”的脚底运动感觉,并处理好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协调配合。重心下降时,要先利用膝部动作的柔韧来减轻脚跟落地的冲击力、即先弯膝盖后落脚跟,而不能相反,否则将会出现阶梯性下降的顿挫和不流畅,相同道理,在上升运动中,也不能先直膝盖再起脚跟,而应当先行抬起脚跟,在上升过程中,随着上体的“上挺”一起伸直膝盖。
肩部引导、倾斜、侧身舞者必须具备的技巧能力。
肩部引导,不可理解为肩的局部性运动,否则将会出现“外突”或“耸肩”的紧张性改变。应当努力体会“腰部发力的整体运动”感觉。只有真正地理解到了这一点,才会发现:肩部引导和倾斜的形成,乃是腰部动作的“一石两鸟”。力量不在多,关键在于“巧”。
此外,侧身与倾斜的关系也值得注意。虽然同样发力在腰,但如果处理不好“着力分寸和程序性变化”,就很可能产生突发性生硬发展的效果。
文章来源:大可
峰回路转
2006年7月28日 Reply我们这个地方很少有人跳这种舞,我觉得主要是难学,舞伴少,没联系的机会
舞友们多多支持京华舞蹈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