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职业舞者舞蹈生涯较为短暂
在体育舞蹈这个行业中,与国外的舞者相比,中国的职业舞者舞蹈生涯较为短暂。这是身体因素还是文化诱因?几位行内人士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选手从院校转到职业过程中的流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体育舞蹈是“准市场化”,目前中国较好的青年选手均来自于各院校,只跳不学者文化底蕴不足,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受传统影响,中专生要为考大学做准备,而一对选手中若只有一方入学则被迫拆伴。
二是舞伴关系的改变。
大学毕业都要为生计犯难,或继续读研,或去其他院校、业余培训机构应聘成为教师,或去深圳、香港等地带舞。舞蹈圈,两情相悦者多互为舞伴,舞伴两人是情侣尚可在未来的方向选择上照顾彼此、互相靠拢,否则很容易各奔东西。而情侣之间关系的变化也会对舞伴关系产生影响。此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导致舞伴关系的不稳定,从而成为舞者职业之路的阻碍。
首先是中国国情,近几年,体育舞蹈在国内的发展十分迅猛,年轻选手成长迅速,又有冲劲,一定程度上对前辈选手造成一定的压力。中国专业院校越来越多,到院校去任课的职业选手,有时会与学生同场竞技,赛场无情难免尴尬。随着经验的增长,职业选手的地位没有提高,又承受着被后辈的选手赶超的压力。
其次是选手自身的选择。职业选手大都是成年人,以舞养舞居多,很多人收入除生活日常开销外都花在了比赛、学习、服装上,生活压力不小,但得到的荣誉和认可度不见得比A组的优秀选手高,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另外,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比较强,职业选手一旦开始经营家庭,结婚生子,停赛一段时间后要想恢复比赛状态很不容易,难再复出。
目前,国内赛事的组织模式有待进步,以提高职业选手的地位。一是要完善裁判的选拔和聘用机制,在重要的组别和重大的赛事中应多调用国际上专业知名度高的裁判,提高赛事成绩的公信力。二是媒体应加强对优秀职业组选手的报道。
首先是生活环境。国外的选手生活环境单纯、自然,推开窗外一片绿绿的草地和蓝天融为一体,净化舞者心灵;整体的舞蹈氛围也较好,很多小小的村庄里都有舞蹈教室。
其次,“中国选手在舞蹈中生活”,而外国选手在生活中舞蹈。国外选手多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多是在创作方面,所以会有持续的动力在舞蹈行业内发展,也不断创造出经典的作品。而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导致舞者在投身艺术的同时,仍不能免俗,杂念丛生。
另外,同国内相比,国外的舞蹈教育设置比较科学完善,系统训练包括生理学、医学、运动学等,使舞者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运动知识,也使运动损伤较少发生,这对于职业舞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