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心得
上学期,体育课选交谊舞,很意外的学了拉丁;新的学期,虽然很多材院的同学都“知难而退”,我还是选了交谊舞,深谙自己不是个优秀的舞者,但跳舞于我是件惬意的事:放松心灵,挺拔身姿;况且交谊舞不同于拉丁,还可用于社交,即使不擅长也应略通一二。
本学期我们学了三支舞,总的感觉是,交谊舞对身体的要求远不如拉丁,舞步相对容易,它更注重两人的配合(拉丁也注重配合吧,只是我们是初学者,基础又不甚好,能做好自己的动作就已不易)。
平四节奏欢快,脚下仿佛踏出鼓点,简单的旋转,张扬青春的激情与欢畅;反弹琵琶,礼抱,共进……丰富的变化,当融入其中,的确感到心灵的翻飞。不禁赞叹,这就是青春的旋律,忘记烦忧,用微笑浸入舞曲,酣畅的跳一曲。每到此时,几米的一段话就跃入脑海:“我们来跳舞吧!我们先轻轻地踏出一小步,没有音乐没有关系,旋律早在我们心中回响,黎明时跳舞,黄昏时跳舞,午夜时跳舞!跳出忧郁!跳出恐惧!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自己。我们先轻轻地踏出一小步,好吗?”我所希冀的,不正是学会战胜自我,绽放自我么?作轻松自在的我,作自信勇敢的我,作简单快乐的我。
慢三诠释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优美的旋律,高雅的舞姿。当我挺直的脊背向外张开,脸颊侧向四十五度,便感到女性的矜持自重,仿佛回到欧洲中世纪的舞厅。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则须展示绅士风度,不禁想起我的舞伴,曾在篮球场上看到他挥汗如雨,怎能想象他也能身着西裤和皮鞋,安安静静得与我共舞一曲?想起他略显生硬的请舞、谢舞,不禁莞尔。
无论交谊舞还是拉丁,老师总说,男伴引导,女伴只能跟随。这一点我始终不太适应,有时不免和舞伴步伐不一致,甚至变成我带他跳。突然忆起大一时也曾在交谊舞大赛前在礼仪广场练舞(虽然最后未参加比赛),和我的舞伴跳的磕磕绊绊,但若被教我们的男生带,仿佛不用刻意学或做任何动作,就自然的完成了种种动作。可见男伴的引舞的确蛮重要的。跳舞的时候,还是应该听听舞伴的心声,跟随他的指引来完成动作。
交谊舞的舞步没有太大难度,因而考察的主要是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多练习。自己还是不够勤奋,与舞伴的配合更是不足,不过还是相信,今日老师教的种种,我会铭记于心。
不求自己舞出不凡,只希望能舞出自己。在音乐中放飞心情,抛弃忧郁,重拾自信与坚强,更加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大三的我们就没有体育课了,希望闲暇时光,会重温交谊舞,重温这份欢畅与释然。再次感谢,老师一学期的悉心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