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寓不变的训练
时值16周,本学期的体育课即将临近尾声,相应地,我的交谊舞学习也将告一段落。回想学期初,我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同院、同班、乃至同班同学,退出了缺省的拉丁舞基础班,转战交谊舞提高班,并不是为了奢求多高深的造诣,只为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今站在学期之末,乍看之下我根本没有学到新的舞种,甚至没有学到很多夺人眼球的花样,我们每周重复的依旧是一成不变的慢三为主、平四和伦巴为辅的练习。那么在这整整一学期里,我究竟学到了什么呢?
温故每一堂体育课,除去对上学期内容的复习,以及为数不多的几次平四和伦巴训练,于海峰老师自始至终都在手把手地教导着慢三的每一个基本动作,仅仅是基本步的强化练习就用去了至少6个课时。老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极为独特——通过华尔兹的方法来加以细致的练习,具体内容先是重心的前后平移、再为重心的上下调整乃至后来重心的自由荡漾,并伴手臂的感知配合。完成了这一套为期近一个月的特项练习后,我们又把这些成果应用到“之”字步、匀步及其回旋、六步回旋这些并不陌生的花样中加以巩固,最后把她们串联成套路进行进阶练习……整个过程貌似优美典雅,但实则举步维艰——每一步都不得经过不几番琢磨,时间一久更不免机械难耐。
当时我甚至从心底孳生了一丝厌烦的情绪,进而扪心自问:用如此另类方法,这样的艰辛付出,真能学有所得吗?
然而事到如今,在我完成了本学期所有的训练课程后,再静坐下来仔细思忖,终于猛然醒悟:原来正是这别出心裁的训练,才让我们得以触及到深藏在交谊舞、尤其是慢三中的精髓。虽说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已经得知,由维也纳的宫廷华尔兹演变而来的慢三尽管花样不多,但远比中国化的平四和伦巴要难以掌握,但这个“难”究竟难在何处?当时我只能在身体力行中略感一二,却分辨不出它的缘由。然而,通过本学期潜心学习,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难”就难在气质,所谓气质并非与生俱来、也并非虚无飘渺无法获取。我挥洒的一个学期汗水用事实告诉我:这种气质完全能够、也只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换取。
通过这个学期对在交谊舞这一领域的“深造”,经历了别具一格、变寓不变的训练,再次面对完整庞大的交谊舞体系,我更清楚了这一点:我所学到的一切的确只是九牛一毛。为了真正能够学有所致,将交谊舞学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自己开辟一个可能的新舞台,唯有继续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将这艺术积淀内化其中,梦想才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