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舞蹈不够,“迷”舞蹈才行
每个人对他从事的职业,“爱”它是常人的品性,而“迷”它才是非常人的志趣。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对一般人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我们舞蹈工作者来说,技术性强、培训时间长,加之个人付出的牺牲代价都很大。因此,真要干出些名堂来,我以为一般地“爱”舞蹈是不够的,只有深深地“迷”上舞蹈才能做到事业有成。
什么叫“迷”呢?“迷”是一种狂爱;“迷”是更多地投入;“迷”是指要有更刻苦的钻研。
“迷”是一种狂爱。我问你;当演员的人,其消耗最大的是什么?不是体力、不是精力也不是脑力,而是“情感”。一般常人能象演员那样付出那么多的哀伤、悲痛、躁狂和愤怒吗?不会的,不行的。只有我们做演员的才能无休止地去体验和表现各种人物的痛苦、激奋、变态和疯癫等等“情感”状态,因此消耗“情感”是我们所有艺术工作者为事业付出的最大牺牲。我这话被所有的同行朋友们赞赏,而广大观众们却是难以认识到的。
法国的艺术家安格尔指出:“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必须赋予艺术以性格,以狂热!”
俄国大文豪列·托尔斯泰说:“艺术的神经就是艺术家对他的工作对象的狂恋式的爱情。”
我以为:没有“迷狂”,便没有艺术。你是一个有志于舞蹈事业的人,你就必然会产生对舞蹈狂爱的兴趣。那么,往往志趣合一的人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强者”,古今中外的发明家和艺术大师皆为如此。
常有人把当演员的人戏称为犯“神经病”。说得也是,我自己常常在独自揣摩舞蹈的感觉和韵味时有很多“下意识”的表现,如不是在舞厅里编舞,而是在公共汽车站手舞足蹈着;在行走间比划着;在海滩边蹦跳着 …… 瞧吧,你在这些公共场合下作出些非生活的动作来,其状态怎能不让正常人讥笑你为“不正常”呢?我们舞蹈界敬重的贾作光老师是前辈、是尊长,可他对舞蹈之“迷”是超脱一般的。只要你屋里有音乐声响,贾老师一进门就会即兴地手舞足蹈起来。只要他讲话一激动,瞧吧——你马上就会欣赏到一段最精彩而动人的舞蹈来。要知道,在场的人可都是跳舞的呀,可谁都没有他那样充沛的激情,谁都难以“跳”得象他那样自在自如。给我的感觉是:他身上的每根神经和细胞都是为“舞蹈”而跳动着的。依我看,贾老师真能称为舞蹈的“狂人”,这“狂”是对事业火热的爱,这“狂”是舞蹈表演艺术家所特有的专业素养。
图片
我赞成有人这样说:艺术家与精神病人只差一步。
要知道:在舞蹈的表演中,你自己是陶醉者,你的舞蹈才能陶醉于人。也可以说:谁没有把一切都贡献给艺术,谁就是什么也没有贡献给艺术。
贝多芬耳聋后还在不断地谱写交响乐;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穷困潦倒一生,临死时双眼还盯在自己的作品上出神;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戴爱莲先生八十岁时还能在公众场合兴致勃勃地为群众表演舞蹈。艺术前辈门对事业的“狂爱”,是他(她)们功名成就的必然。有了这份儿“狂爱”,你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会旁若无人地“动”起来;有了这份儿“狂爱”,你一看到风韵别致的舞蹈,就会情不自禁地学着“跳”起来。所以,“狂爱”舞蹈,是我们“舞蹈人”生命价值的体现;“狂爱”舞蹈,是我们“舞蹈人”职业天性的迸发。
再说“迷”是更多的投入。鲁迅讲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舞者是“曲不离口,舞不离身”的重要,有过舞台实践体验后就慢慢懂得了“基本功底深表演才入神”的真理。老实说,陪伴我度过青春时间最长的“伴侣”—— 是“镜子”。
现在的年青舞蹈演员们也都是在日以继夜、年复一年地努力奋斗着。寒冬腊月里天不亮我就看到有人早起跑步锻炼身体素质;大热天里见有的姑娘竟穿着塑料裤去跑步蹦跳 “捂汗”;平日泡在舞厅里练早功和自己下“小操”的就总有几个。这是我们舞蹈事业繁荣发展的好气象,难怪不得在舞蹈技巧的掌握上,真是一代胜过一代。可我只是有些遗憾罢了,在事业心上如此觉悟高的演员现在极少。
“迷”是要对艺术有多方面的嗜好。
搞舞蹈的人,光“迷”在舞蹈本行上,那是很狭隘、很狭隘的。到头来顶多成个“匠人”。 因为,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她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电影等等艺术门类都有难解之缘。迷爱其他艺术就是迷爱舞蹈本身,触类旁通、潜移默化嘛。我年青时,岂止对舞蹈发迷,可以说对什么艺术品类我都很“爱”的呀。爱看世界名著和古今小说——文学迷;爱听交响乐和现代歌曲——音乐迷;爱观赏京剧.话剧.地方戏——老戏迷;爱常去美术馆参观——美术迷;爱看电影,甚至一天赶三场——电影迷。这些爱好不仅丰富了我个人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了我当好舞蹈演员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它直接对我们一生从事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工作都会受益匪浅哪!你对艺术要有多方面的嗜好是跳好舞必不可少的“营养”。
青年演员们:当今的时代是崭新而开放的信息时代,是文艺多元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一个献身于艺术的人,为了事业的需要,应该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把对艺术的“迷爱”体现在如饥似渴的“追求”之中。